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10章召告天下 (第4/4页)
来,如果她告诉李信志,她担心江南李家其它几兄弟对信志动了杀机,他们要铲除他,他肯定会很心伤。 李信志作为江南李家的老大,向来把兄弟的关爱看作第一重要,之前,李信海要杀她的时候,小七伤李信海的时候,作为大哥的李信志就难过得掉眼泪。 看到陶然儿仍然面色惨白如纸,眼神沉郁,李信志伸出手,紧紧地握住陶然儿的手,对她微笑着温和说道:“娘子,你别担心啦,我真的不会有事的,孙赫武是光明磊落的汉子,我为了天下,心甘情愿向他称臣,他只会热情欢迎我的到来,不会加害于我,所以你放心,我一定会平安归来。” 陶然儿看着李信志,却说不出话来,她在心里对他念道,相公啊,我不是担心孙赫武,我是担心你那几个兄弟啊! 兄弟如手足,可是现在你们在手足相残啊! 不过她转念一想,李信志说得也没错,信志呆在临安城可能更加危险,不如让他离开临安,到江东去也好,不管到哪一个地方去,总好过他继续呆在临安城。 因此,陶然儿心中这样一想着,突然开朗起来,她振作精神,笑了笑,叫宫女替她看管好二宝,便对李信志说道:“你要远行了,我送送你。” 李信志对她说道:“不用了,我看你身体虚弱,你留在家里照顾二宝吧,我有家臣陪着我去呢。” 看着五个可怜的家臣,李信志不由一阵心酸,作皇帝作到他这份上,这天下也没谁了呢,真是悲伤啊。 他当了这么多年的帝君,仍然不习惯动不动自称“朕”“本王”,可是孙赫武却称得理直气壮,悠然自得,这就是区别吧,他天生是一个喜欢种地的农民,而孙赫武却是一个天生的帝君。 不过只要天下太平了,老百姓有好日子过了,他当不当这个皇帝也无所谓,他本来也一直不想当皇帝的。 李信志这样安慰自己,他努力笑了笑,然后振作精神,就要离开立春宫,出发到江东去了。 陶然儿却紧紧握着他的手,对他牵挂地说道:“我送你出宫,到了宫门口,我就回来好吗?” 她有些莫名的担心,她想陪他走出江南的皇宫。看到走出江南皇宫最后一道大门,也许她吊在胸腔里的一颗心就可以放下来了。 李信志点点头,心中温暖感动,夫妻俩牵着手往宫外走去,五个家臣缓缓跟在他们的后面。 时光如水,岁月如梭,一转眼,又是一个秋天了,枫树的叶子红得像鲜血,梧桐树叶子金灿灿的,从树顶上落下来,如同一只只金色的蝴蝶,秋风吹过,漫天落叶飞舞。 在漫天的落叶中,两口子手拉着手,往江南皇宫的宫门外走去,陶然儿双脚踩在落叶上面,发出“卡嚓卡嚓”的响声,她莫名地觉得悲壮和不安,秋天是一个肃杀的季节。 为了宽陶然儿的心,李信志一直有说有笑,他畅想着二宝丫头长大的情景,他畅想着他们以后归隐虎村种田养花的美好生活。 可是陶然儿仍然浑身警惕,心事重重。 果然,到达江南皇宫最后一道宫门的时候,侍卫好像比平时多了好几倍,李信志心一沉,停下脚步,陶然儿也停了下来。 李信志让自己不要愤怒,不要心慌,他故作镇定,沉声地对侍卫说道:“本王要到江东去一趟,你们打开宫门。” 侍卫头领互相看了看,然后一起跪在李信志面前,对他说了:“三王有令,不得让皇上离开皇宫。” 什么?!三王?三王是谁? 如同头顶响了一声焦雷,李信志面色惨白,陶然儿的嘴角浮起一丝苦笑,这个三王应该就是江南李家的老三李信隐吗,他在长安当了大辈子的守城侍卫,如今又到江南临安来守门来了,李三守门,谁能打得开?! 千山易过,人心难翻,李三,当年你在长安城守门的时候,是我发现你这个守门小吏,将你提拔上来,又将刑宝绫介绍给你,可是你,你忘了当年我对你的恩情吗? 陶然儿觉得内心讽刺和心寒。 李信志面色一沉,一张俊脸如同青铜疙瘩,他对着侍卫大声喝道:“大胆,江南是谁说了算?!” 侍卫们不敢再说话了,可是却把守着城门,寸步不让,李信志大声喝道:“把你们的什么三王叫来!” 李信志愤怒得如同出笼的猛兽,他在那里焦急得走来走去。 陶然儿站在他的不远处,看着黑着脸的李信志,她仿佛看到一条悲剧的河流在他们面前形成,这不就是唐朝的玄武门之变吗?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看来她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 怎么办,怎么办,兄弟相残,他们会不会杀了信志?! 风越来越大了,天空越来越阴沉了,距离宫外只有一门之隔,可是他们,却永远走不出这可怕的宫门了。 陶然儿内心一阵绝望,空气几乎让人窒息,她看到李信志的胸口在剧烈的起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