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52章 十年见分晓  (第1/3页)
    紧张吗?    当然会有。    但这会儿他已经完全感觉不到了。    至于激动?    那是肯定的。    作为华国科学界的最高荣耀,这同时也是学术界乃至于整个华国,对于一名学者的最大褒奖。    最高科学技术奖在华国能够给他带来的东西,甚至远远超越了炸药奖带给他的一切。    在一片雷动的掌声中,刘峰步履平稳地走到了主席台中央,接过了话筒。    在与人民大会堂全场嘉宾3300多人短暂的对视下,他看到了余敏院士向他微笑,朱起鹤院士向他点头致意,何承弼院士面无表情,之前那位擦肩而过的“神经”则看上去有点愤怒?    很显然,直到这一刻,刘峰也不能完全让所有人都心服口服。    但无论如何,他已经站在了华国科学界的顶峰!    在一双双视线的注视下,在来自全国各地的科学家们的期盼当中,刘峰深吸了一口气,开始发表他的获奖感言与其说是获奖感言,不如说他对华国未来科学发展的规划与期待!    当然,在这个场合上,他并不能将自己想要说的话全部说出来,毕竟时间也不允许,他也不能完全抢了别人出风头的机会。    于是,简单的发表了一番获奖感言过后,刘峰便将会场交还给了贺长老。    全场嘉宾起立致敬。    掌声再次响彻人民大会堂的大厅。    紧接着,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颁奖仪式结束。    刘峰又非常荣幸地同大长老等国家领导人一同,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华夏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代表颁发证书。    2011年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了279个项目和9名科技专家。    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只有刘峰1人;国家自然科学奖38项,其中一等奖2项,荣属于吴良院士和王小谟院士,二等奖37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7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6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73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23项、二等奖148项;同时授予了5名外籍专家华夏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很明显,刘峰成为了这些人当中独占鳌头的那一位,而马明伟院士,这一次也凭借着电磁轨道炮获得了一次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至于刘峰颁奖的对象,是王小谟院士。    这位雷达专家,从事雷达研制工作已经50多年了,先后主持研制过华国第一部三坐标雷达等多部世界先进水平的雷达,在国内率先力主发展国产预警机装备,提出了华国的预警机技术发展路线图,构建了预警机装备发展体系,主持研制了华国的第一代机载预警系统,引领华国预警机事业实现了跨越式、系列化的发展,并迈向了国际先进水平,被人称为华国的“预警机之父”。    对于有着这样尊号的人,刘峰一向是非常尊敬的,并没有因为身处颁奖人的地位就姿态高昂。    恭恭敬敬地将奖牌戴到了老人家的脖子上,主动地和人家握了握手,并且笑着道:“王院士,恭喜恭喜。其实很早之前我就想拜访您了,却一直都找不到机会,等下来之后,一定得去叨扰您。”    王院士和颜悦色地说道:“哪里哪里,刘教授客气了,有什么叨扰的。我也是久仰您的大名了,等下来之后我们再一起交流。”    刘峰点了点头,两人也并没有继续说话。    只不过有了第一次见面,接下来,刘峰再去拜访也不会显得很唐突。    接下来,是合影留念,所有获奖人站到了主席台中央,在工作人员的安排下站好。    一时间,台下的闪光灯咔嚓咔嚓闪个不停。    除了台下的闪光灯以外,这些人还面对着全场数千人的羡慕目光,面对着整个华国乃至于全世界所有人的审视!    当然,他们也经得起审视。    而央视新闻的评论区里,看到一个个平日里只能在电视上或者海报上才能看到的科学家大佬,围观群众大开了一番眼界,在羡慕嫉妒恨的同时,也为这些人送上了最诚挚的祝福。    “看到这些可爱的人,尤其是那一群白发苍苍的老人,这一刻,我哭了,没有他们的默默奉献,哪有我们现在的幸福日子!”    “没错,没有这些科学家们的默默奉献,哪有我们华国一天天的强大,这份荣誉,他们是当之无愧的!”    “我虽然不懂科学,但也懂得科学家们的重要性,至少,比起那些戏子来说,这些人更值得我们的尊敬,祝贺他们!”    “祝贺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